来源:新京报|2022-12-16|【 】
12月13日,北京中科科仪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科科仪)的生产车间内,一台台落装完毕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正在测试人员的手中进行最后的整机性能测试。
中科科仪副总经理王高峰介绍,近期中科科仪正在积极保障复工复产,“新十条”政策出台后,公司迅速做出相应调整,组织员工开展年底冲刺工作,达产率100%,各项经营活动正常开展。
“受疫情影响,供应链相关供应商货物无法正常运抵我司,发改委帮助我们解决了5家供应商货物运输问题,并指导贯彻《北京市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政策,顺利办理多家北京市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保障了公司生产及研发所需物料的正常供给,保证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王高峰表示,在复工复产过程中,中科科仪得到了北京市发改委的大力支持。
贝壳财经记者从北京市发改委了解到,中科科仪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专注尖端科学仪器及核心零部件研发和生产。像中科科仪这样的创新型企业在北京数量众多,助力创新型企业加快复工复产,是保障北京创新主体活力、加快推动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有力支撑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
科学防控保持生产秩序 全年销售收入预计同比增长20%
“现阶段,我们积极落实‘新十条’联防联控机制,公司符合条件人员全部到岗,加速树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科学防控意识,实时调整疫情防控应对预案,确保生产经营各项活动正常开展。全方位协调‘三地五园区’生产保供工作。”王高峰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全力复工复产。
12月13日,北京中科科仪股份有限公司扫描电镜生产制造中心内,员工正在进行设备装配及测试工作。 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中科科仪预计全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20%;分子泵销量同比增长约30%。
其销量和收入的增加,源自于公司始终保持良好的生产秩序。据王高峰介绍,今年公司的高端科学仪器等产品订单创历史新高,为了保证订单交付,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公司未在疫情期间停止生产,“今年5月,北京疫情严重的特殊时期,公司及时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生产保供应对策略,获批北京疫情防控期间闭环管理生产保供企业。疫情严重时,公司生产、科研等人员全部进行闭环管理,生产关键岗位人员驻厂保供,抢节点、促落实、保交付,保障生产体系的正常运营及国家科技项目的正常开展。”
12月13日,北京中科科仪股份有限公司扫描电镜生产制造中心内,员工正在进行设备的安装及测试工作。 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据他介绍,当时的疫情防控工作,也为当下企业的闭环管理提供了经验。同时,他介绍,在复工复产工作中,发改委帮助公司解决了货物运输问题,保障了公司生产及研发的所需物料。
贝壳财经记者从北京市发改委了解到,北京市通过复工复产工作机制,利用跨省市协同、市级多部门联动等多个层面加强对企业保供稳链工作的服务协调,及时协助企业解决货物运输、供应链企业停工停产等诉求。市区联动指导有条件的企业进入闭环管理,并在阳性人员转运、防疫物资供应、疫情防控指导等方面给予企业保障。近期,随着“新十条”发布,市发改委加强企业复工复产座谈,集中帮助企业对接抗原、药品购买渠道,加快解决企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稳步推进国家科技项目 加速扫描电镜国产替代
z6尊龙旗舰厅官网资料显示,北京中科科仪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中国科学院北京科学仪器研制中心,是中国科学院首家事业单位整体转改制企业。
其业务领域覆盖以扫描电镜为代表的科学仪器装备和以分子泵为代表的核心零部件产品,广泛应用于前沿科学研究以及航空航天、半导体、汽车工业、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工业生产领域。
12月13日,北京中科科仪股份有限公司扫描电镜生产制造中心内,员工正在工作中。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据了解,中科科仪在扫描电镜技术上已有近五十年的研制历程,目前其正在努力推动该产品走向国产替代。
王高峰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扫描电镜主要被欧美日国外厂家垄断,供应厂商总体在八家左右,国内只有中科科仪具备近五十年的产业化经验。国内市场主要被进口品牌占据,中科科仪产品的占有率不足10%,但我们的市场一直在扩大,截至11月,公司的电子显微镜产量较去年同比增加45%。”
中科科仪总经理助理、电子光学研发中心主任孟祥良介绍,目前扫描电镜的有效放大倍数可达20万~30万倍,结合数字放大技术,能达到百万倍甚至几百万倍。
在电子光学和真空技术领域,中科科仪曾创造过多个第一: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扫描电子显微镜、第一台涡轮分子泵、第一台商用氦质谱检漏仪;近年来,又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场发射枪扫描电子显微镜、首台磁悬浮分子泵。当前,中科科仪也承担了多个国家重要科研攻关项目。
12月13日,北京中科科仪股份有限公司真空技术研发中心内,员工正在进行设备调试。 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疫情之下,公司的科研工作也未受阻碍,各项科研工作全力推进,力保国家项目的顺利实施,联合攻关的国家项目取得重大进展,联合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正式获得批复,加速推进电子束类高端科学仪器装备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进程。
(作者 | 丁爽,本文转载自新京报网站)